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每日行情 > 每日行情

京东康健稳了?-香港期货

3月22日,京东康健2022财年年报准期出炉。在铺开疫情管控后,互联网医药平台问诊、购药需求暴涨,许多机构也希望京东康健拿出一份亮眼的财报。而最终宣布的数据,似乎比外界预期还要乐观:营收、利润双双大涨,用户规模也保持增进。

已往一年,京东康健净利润均维持在正区间,业绩似乎进入了平稳期。放眼望去,整个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情形也在好转,大环境变得加倍友好。

然而,亮点之外也不乏隐忧:营收结构单一,医药和康健产物销售仍孝顺绝大部门收入,其他服务收入相当有限;利润虽已转正,但利润率微薄。

若是说扭亏为盈是京东康健的一次阶段性胜利,那么争取更高的利润率和更康健的营收结构,就是下一阶段的重点义务。要完成这项义务固然不容易,更况且整个行业也在急剧转变,前路充满变数。

互联网医疗行业只能说刚望见曙光,想迎来黎明,另有很长的路要走。

01 营收、利润齐增进,京东康健仍有心病难除

3月23日,京东康健股价开盘后迅速走高,日内最高涨近3%,近三个生意日接连收涨。市场对京东康健高看一线,固然有自己的理由:翻看其2022年年报,总体上瑕不掩瑜,亮点颇多。

一方面,营收、利润连续改善,赚钱能力相比去年同期有大幅提高。

数据显示,2022财年京东康健总营收为467.36亿元,同比增进52.3%;净利润则录得3.83亿元,同比暴涨135.72%。此外,毛利润、净利润率等数据也有显著提升。其中,2022财年毛利润录得98.92亿元,同比增进37.4%;净利率则上升至0.81%,远优于2021年同期的-3.5%。

从增进曲线来看,营收显示稳固,上市以来保持两位数的增幅。历史数据显示,2019-2021年,京东康健年营收同比划分增进32.72%、78.77%和58.3%。和2022年中报的48.3%相比,下半年增速甚至更进一步。

两相对比之下,利润端的提高更大。2021财年整年和2022财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幅划分到达93.78%和149.09%,最近一年都保持三位数以上的高速增进。

利润大幅改善,和成本优化直接相关。财报显示,2022年京东康健运营支出为368.45亿元,同比削减了56.89%。其中,销售用度、研发用度划分削减2.9%和19.52%,只有行政用度有所增添。

另一方面,用户数和进驻商家数都在增进,平台黏性逐步提高。

财报显示,停止2022财年终,京东康健的年度活跃用户数为1.54亿,同比增进约3100万。商家这边,京东康健和欧姆龙、北陆医药、赛诺菲(中国)等头部品牌的互助连续深入,还吸引了更多中小商家进驻。停止年底,平台的第三方商家数目已经突破2万家,提供即时配送服务的互助商家则跨越7万家。

客观地说,用户规模连续提升,得益于京东康健服务场景的拓宽和疫情的催化。尤其是年底天下各地纷纷迎来熏染岑岭,涌向京东康健等互联网医疗平台购药、问诊的患者数目激增。

这一趋势,其着实上半年就初露眉目。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京东康健活跃用户DOT(人均用药天数)同比提高62%。平台也在药品销售和通例问诊之外,提供了针对哮喘、肠胃不适等慢性病的诊疗项目,起劲扩大服务局限。

固然,在这么多优点之外,我们也不能忽视京东康健的老问题:营收结构单一,卖药平台这个标签暂时还摘不掉。

财报显示,京东康健2022年来自医药及康健产物销售的收入为404亿元,同比增进54.2%,占总营收的比例高达86.50%。另一个主营营业线上平台、数字化营销及其他服务的收入则录得64亿元,同比增进41.4%。

横向对比,医药及康健产物销售营业的收入、增速都远高于其他营业,主力职位不能摇动。纵向对比,2021财年医药和康健产物销售收入占比约为86.44%,比2022年还要稍低一些。

需要注重的是,已往一年有关部门对互联网医疗平台的羁系力度逐步增强。无论是线上诊疗照样药品销售,都面临更为严酷、规范的羁系,京东康健也一直在设计多元化转型及规避政策风险。

只不外从营收结构来看,转型尚未乐成,京东康健需要支出更多起劲。

02 京东康健的下一步,专攻B端是*选择?

去年5月,国家药监局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治理法实行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到第三方平台提供者不得直接介入药品网络销售流动。

准确地说,这条划定并没有阻止互联网平台销售药品,只是想划清权责:要么好好当第三方平台,让进驻的药房卖药,平台提供流量入口和配送服务;要是想直接卖药,就要获取响应资质,和传统零售药店一样接受严酷羁系。

在这两条路之中,京东康健也有过犹豫。

柔灵科技获数千万元天使 轮融资,浙江春晓数字出版基金独家投资

往线下走、开设自营零售网点,曾是大多数互联网医疗平台补齐医药零售资质、规避羁系风险的主要手段。在线下化方面,京东康健走得比阿里康健等竞争对手加倍勇敢且进取。

早在2021年,京东康健便鼎力结构线下零售渠道,先后在山西、上海、湖南等地开出16家线下药房。这当中,有8家大药房公司的注册资源在万万以上,投入不能谓不大。

京东康健的想法是打造线上、线下闭环,用户在线上平台问诊、下单,线下药房举行订单配送或提供到店服务。资质齐全的线下零售网点,也足以知足羁系部门要求。

然而,和第三方商家相比,京东康健自营零售网点规模着实小得可怜,而且运营成本也更高。2020和2021财年的严重亏损,也让京东康健变得更郑重。到头来,坚守平台型经济赛道照样最合适京东康健的蹊径。进入2022财年之后,数字化服务被提到了更主要的位置,京东康健将希望寄托到B端。

笼络大型连锁药企和三甲医院,是京东康健这一年最主要的事情。针对前者,平台增强地推力度和提供种种配套服务,吸引超90%天下TOP 100药企进驻。针对医院这一边,智慧医院、数智化诊后服务和一体化供应链等数字化解决方案也取得了一些效果。

然而,正如前文所说,这些营业动态在营收、利润层面的反馈并不理想。B端数字化营业收入确着实增进,但营收占比照样很低,增速也落伍于药品及康健产物销售营业。

在价值研究所(ID:jiazhiyanjiusuo)看来,问题的症结照样出在规模效益上。面向B端的数字化营业,创收方式和SaaS服务商类似,中小商家投入意愿低、大型客户稀缺。

在药品销售之外,线上预约、问诊、诊后服务和慢性病照顾护士的渗透率还很低,创收能力也有限。京东康健面向B端药企和医院提供的许多服务,暂时照样处在零商业化阶段。诸如夜间急诊、专家在线和精准营养领航设计等项目,平台分成和增值服务收入也很微薄,平台净利率、毛利率倘佯低位也就不难明白了。

当发力B端成为业界共识,争抢市场份额就变得愈发主要,行业马太效应也会加剧。

03 头部平台差距拉大,互联网医疗加速洗牌

从营收、市值、用户规模等几个角度横向对比头部互联网医疗平台,差距实在正在拉大,头部效应加倍显著。原本的京东康健、阿里康健、平安好医生三足鼎立名目势临瓦解,叮当康健也后劲不足,新一轮洗牌在所难免。

停止发稿时,阿里康健、京东康健、平安好医生和叮咚康健四家已上市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市值划分为830.2亿、1993亿、236.07亿和47.22亿港元,四个头部平台就分出四个条理。

在营收和利润层面,这种分化同样显著。以停止至2022年上半年的财报为对比,京东康健、阿里康健、平安好医生、叮当康健营收划分为202.25亿、115.01亿、28.28亿、和19.9亿元。京东康健和阿里康健优势突出,和另外两个平台的差距日渐扩大。

总的来说,平安好医生落伍是不争的事实、叮当康健也未整天气,阿里康健和京东康健暂时领跑,后者优势更大。不外阿里康健一定不会坐以待毙,已往一年为了争取B端资源也支出了很大价值。

和药企、医院两手抓的京东康健差异,阿里康健现阶段将火力集中在药企身上。在产物线上,全域数字化营销模子和智慧供应链是其王牌。停止去年上半年,阿里康健在天下17个区域确立了29个大型客栈,冷链运输服务笼罩天下210个都会,能知足76%药品订单的越日达需求。

横向对比的话,阿里康健和京东康健的履约能力、基建规模实在平起平坐——换句话说,它们对B端客户的吸引力也在伯仲之间。

数据显示,停止2022年底京东康健在天下局限内拥有22个药品客栈,自营冷链服务笼罩天下300座都会。不外依托京东物流的辅助,其在天下另有500多个非药品客栈可供使用。这一场匹敌中,两大巨头都不敢说自己有必胜掌握,缠斗和博弈一定会连续很长一段时间。

固然,它们还得提防一个配合的敌人:字节跳动。和杀入其他赛道时绝不讲理的做法相似,字节跳动正在互联网医疗的路上蒙眼狂奔,从线上到线下,从咨询到诊疗各项服务一网打尽,在短短数年间编织了一张伟大的医疗服务网络。

现在,小荷康健提供线上问诊、购药和医院查询等服务,毗邻了C端用户和B端的医疗机构;2021年投资的心理康健医疗平台“美意情”和去年重金收购的妇产医院美中宜和,则瞄准心理、妇幼保健等远景广漠的细分领域,服务局限十分周全。

这些年来,被字节放弃的营业不在少数,但至少现在医疗还没有成为弃子。随着字节跳动的步步迫近,京东康健和阿里康健的压力一定会上升。前无退路后有追兵,唯有加速营业转型,方能缓解忧虑。

04 写在最后

回忆当初,互联网医疗行业实在并不被看好。京东康健确立之初,刘强东本人也顶着很大压力。2015年,刘强东甚至宣布自己未来10年只会拿1元年薪,即便成为免费劳动力也要把京东康健这个项目做起来。

幸亏京东康健没有辜负刘强东的热爱。2020年赴港上市时,公司授予刘强东的未行使购股权到达53042516股,按刊行价换算过来的价值到达37.44亿港元。

固然,在刘强东之外,在上市前拿到足够多期权的高管和一线员工,也获得了翻倍回报。其中229名焦点员工被授予的购股权总价值5.97亿港元,人均跨越260万。

熬过最初创期和亏损期的渺茫后,我们理应对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未来抱有希望。接下来的多元化之路虽然欠好走,幸亏另有时间。互联网医疗可以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涯,就看这些头部平台怎么施展自己的优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