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每日行情 > 每日行情
AI革命,猴子滞销?-期货开户
新官上任三把火。
4月10日,FDA宣布了一项“逐步淘汰动物实验”的开创性措施,未来将采用与人类更相关的方法替代单抗疗法和其他药物的动物实验,这类新型方法或NAMs数据包括基于AI的毒性计算模型、细胞系计算模型和实验室环境中的类器官毒性测试。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Marty Makary博士上任FDA局长以来*个重大政策转变。
替代动物实验方法这一观点,在美国过去20年以来市场被常提起。早在2017年,FDA启动“器官芯片计划”并立下“替代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试验”的长期目标;2021年《FDA现代化法案2.0》提出允许类器官数据替代动物试验,2023年FDA新指南指出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开发中可部分替代代猴子行为学实验。
这一引发了涉及药物毒理业务的上市公司最新交易日的股价巨震,海外龙头Charles River下跌超过28%,而国内龙头昭衍新药港股则是下跌超过13%。
从海外券商的研究分析看,多家券商评估Charles River新政策风向下药物安全评估(DSA)业务占总业务20%的比可能会被影响,大跌也反映了交易员对公司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情绪。
未来,临床前毒理研究真的可以全面摒弃灵长类动物实验?猴子滞销?
01
影响几何?
基于FDA最新发布的《减少动物实验的路线图》(下称“《路线图》”),其强调了减少临床前动物实验的两大核心原因:1)90%以上看似在动物上安全有效的药物未能获得FDA的批准,甚至有部分药物对人体是致命的,凸显了人类与其他物种的生理差异;2)报告指出开发一款单抗一般需要使用144只非人灵长类动物,随着非人灵长类动物近年价格飙升,采用更多、更新的预测方法能够加快药物开发时间和减少药物研发成本。
《路线图》制定了一个3-5年内促使新的方法数据(NAM)成为FDA认可标准的计划(若NAM无法回答才会考虑动物测试,但仅限于最小动物使用),包括探索国际数据、试点同步提交动物实验和NAM建立经验库、建立开放国际药物毒性数据库等。
尚不清楚FDA这项政策推进的优先级和扩展力度,但显然短期内实现完全“替代”把动物实验排除在外的可能性并不大,短期节点可能在于在单抗药物中的试点结果。
未来一年内,FDA将计划启动一个试点项目,将允许选定的单抗药物开发商在FDA的监管和咨询下主要使用非动物测试策略,而这些开发商将得到加快会议请求、监管审查等激励。
从计算单抗相关的市场影响层面,据Jefferies预估数据显示,生物制剂约占全球药物管线的50%,而单抗被包括在生物制剂当中,有数据表明其占到生物制剂管线的40-50%,从大的盘子潜在将有20-25%的临床前毒理业务可能将受到影响。
可以看到,基于灵长类动物与人类的高度生理同源性,在临床前毒理评价仍然具备一定的不可替代,反应在安全药理学评估、重复给药毒性试验、生殖与发育毒性试验等环节,短期内冲击风险较小,但不排除远期FDA政策转向和NAM发展趋于成熟带来对安评CRO的长单冲击。
那么,对于行业公司影响如何?
前面提到,券商机构预估Charles River的总收入的20%可能会受到新政影响,而LabCorp则曾经在2023年业绩会表露:非人灵长类动物业务占其收入不到2%,这也可以从股价充分反应。
国内CRO方面,昭衍新药的情况备受关注,2024年公司药物非临床研究服务占总收入比重高达95% 。而在过往2024年中报业绩会公司提到:在非临床研究服务中,毒理研究(安评)约占70%,其余为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研究等。
从业务结构来看,70%业务额是动物实验被全面替代的冲击风险,如果从短期单抗的份额角度看,有数据显示2023年CDE受理的生物制品临床登记总量为955项,其中单抗类药物占比约为21.8%,昭衍新药尚未披露其订单中单抗相关安评业务占比,整体占比可能在40%以内,预估单抗安评业务整体冲击风险占公司总收入的30%以内。
02
新方法的成熟度?
中部经济大省,亟待打通「任督二脉」
《路线图》中侧重提到的新方法集中在AI模拟工具、类器官/微生理系统两个主要大的方向。
近年来,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方法越来越多应用于毒理学的不同学科领域,部分AI模型有不少扎实研究支持,预测的准确率和特异性正在快速进步。
在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领域,2021年Kamiya等人开发了一个预测3个关键的PBPK参数(吸收速率常数、分布容积和肝脏内在清除率)的AI模型,该模型预测大鼠血浆、肝脏和肾脏中246种化合物的浓度值与基于传统确定参数值的浓度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r≥0.83。
AI与独立大数据结合可以开发优于动物实验的RASAR(该AI工具可通过分子结构和毒性性质联系起来,以准确预测未知化合物的毒性),2018年一项研究显示:简单RASAR模型对动物可重复性测试结果的灵敏度为>80%,数据融合后RASAR灵敏度可提高到80%-95%范围(经合组织指南的动物试验取得相同结果的概率为78%-96%)。
2021年一项名为DeepDILI模型用于预测药物诱导肝损伤的研究结果显示,该AI模型准确率达到68.7%。
不得不承认的是,AI模型预测药物反应具备很大发展空间,但在预测的准确率、模拟人体复杂生理环境、模型泛化、监管接受程度等方面存在很大提升空间,短期完全替代动物实验并不现实。
类器官则是过去几年呼声最高的替代动物实验的一种技术。
类器官一般指利用干细胞、祖细胞等在体外培养出的3D细胞培养物并具有一定的空间结构组织类似物,并具有类似器官功能的模型;其优点在于短时间内构建出高度模拟人体内真实情况的体外培养模型,过去人体大部分腺体及肝脏、肾脏和肺等类器官被成功构建。
2022年8月,FDA批准了全球*完全基于“类器官芯片”研究获得临床前数据的新药(NCT04658472)进入临床试验,这也是类器官芯片替代动物实验首次被官方认可。
不过,类器官替代动物实验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培养类器官的异质性、类器官无法模拟真正的人体器官(结构过于简单)等,真正实现替代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03
最强受益公司
FDA新政,被市场解读为将部分动物实验CRO厂商的市场份额“派给”了AI企业,由此全球AI 医药相关概念公司市场表现均不俗,而表现最强的企业莫过于生物模拟科技龙头Certara,其内在逻辑值得关注。
Certara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模型引导的药物开发(MIDD),简而言之便是通过建模与模拟对生理、药理和疾病信息进行整合和定量分析,从而指导新药研发和决策。
Certara业务涵盖药物研发的全生命周期,比如Simcyp Discovery Simulator是业内*进的生理药代动力学(PBPK)平台,包含用于小鼠、大鼠、犬、猴和人的PBPK模型,可用于首次人体试验(FIH)剂量、特殊人群PK、设定在未受测人群中使用的剂量等方面的预测,横跨药物筛选和临床前阶段;再如其Certara.AI平台提供临床试验设计优化、真实世界证据(RWE)分析等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研发者利用Certara生物模拟技术获得收效的例子并在少数,比如牛津大学的研究者运用公司的疫苗模拟器成功预测新冠疫苗*针和第二针接种的*间隔时间是8周并获得2022年度爱迪生发明奖;辉瑞使用Simcyp优化新冠疫苗剂量,提升了其三期临床效率。
Certara公司的商业模式可以简单分为软件、服务两大块:
1)公司核心产品Phoenix、Simcyp等平台收费采用SaaS模式(*许可 年度订阅费),订阅费用按照模块数量与客户体量定价,大药企一般签订常年合同;
2)公司技术与咨询服务种类多样,比如协助药企进行IND或NDA申报、向CRO出售分析报告(比如药物相互作用风险预测)、与支付方合作开发基于疗效的定价模型(收取数据服务费)等。
Certara过去在生物模拟技术领域建立了强大的护城河,FDA新政无疑将其推到市场的风口之上。
结语:不可回避的是,FDA新政直接打击了以非灵长类动物安评测试为核心业务的CRO公司投资者的信心,尽管市场并不确定FDA给予的替代新方法路线是否可行;不过,国内的CRO们正在积极布局类器官芯片、AI模型等新兴技术,希望能够在新方法替代动物实验的过渡期完成布局。
这波FDA新政的赢家,还是Certara这样的公司,也希望国内AI医药公司能够接住这泼天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