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主页 > 公司动态 > 每日行情 > 每日行情
通威收购润阳,隆冬期首笔吞并!光伏出清最先
光伏一直深陷产能过剩的泥潭中。
最近产能出清有了好信号,通威收购润阳。通威是硅料、电池双龙头,润阳光伏电池全球前五。这是本轮光伏隆冬中,头部企业首次对二线企业的吞并。
这次收购释放的信号是,二、三线企业压力倍增,头部企业很有时机以低价收购相对优质资产,行业内部吞并收购最先,产能出清加速。
那么光伏的反转来了吗?本文持有以下看法:
01、通威做了一笔豪赌。50亿是光伏历史上的*一笔并购,但润阳有95%是基于PERC的落伍产能,未来有酿成累赘的风险。通威赌的是通过润阳的外洋工厂,补出海短板。
02、亏损扩大遇到现金流求助。按现在的亏损速率,许多公司账上现金贮备不足以支持到四序度。行业亏损扩大与现金流贮备求助的矛盾,使光伏必须踩下刹车键。
03、行至底部但尚未反装。现在产能仍是需求的200%,产能调整不会一蹴而就。一是,光伏要保持一定开工率,当低于某个开工率时,成本更高,更易亏损。二是,光伏影响就业与税收,地方深度介入导致出清不畅。
1、通威的豪赌
通威做了一笔豪赌。
8月13日,通威股份宣布通告,通威将以生意总金额不跨越50亿元,取得润阳股份不低于51%的股权,生意完成后润阳股份将成为通威控股子公司。
通威贵为光伏一体化龙头,营业涵盖硅料、电池、组件。除了组件入局晚,处于二线梯队外,其它两块营业都是遥遥*的*梯队。润阳则是全球电池片出货量TOP5。
若何看待这笔吞并?
对润阳来说,它只剩下被吞并这一条路。润阳以前报送的招股书显示,住手去年一季度,总欠债金额跨越207亿,公司谋划流动发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1亿。
当下环境盈利无望,又迟迟融不到新资金,企业想要活下去,只能卖身。
对通威股份来说,则是一笔豪赌。
通威花了50亿,是光伏历史上的*一笔并购。但润阳曾一度钻营400亿市值,现在通威相当2.5折的价钱买入,不外思量到,这几年光伏股大多跌了7-8成,这个价钱相对公允。
豪赌的地方在于润阳的资产质量,能给通威带来多大辅助?
根据新浪财经的说法,润阳基于PERC手艺的太阳能电池片销售额占有销售总额的95%以上。在P转N都快进入尾声下,润阳的落伍产能会不会酿成通威的累赘?谁也说欠好。
通威真正盯上的是,润阳的外洋营业。
2023年,通威股份外洋收入占比只有8%,和其它光伏龙头5成上下的外洋收入占比有很大差距。
一个很主要的缘故原由是,通威还没有在境外设立过光伏产物制造工厂,出口受关税的影响很大。润阳解决了这个问题。
润阳在拥在泰国、新加坡、美国、德国,划漫衍局了电池片和组件产能和销售基地,知足外洋市场的溯源要求。润阳主要收入也来自外洋,7月润阳示意,西欧占出货量的80%以上。
现在顶着买落伍产能的压力,通威就是希望通威能快速切入西欧等高价值的外洋市场。
通威的豪赌能不能成欠好说,但对行业一定是利好。
2、产能加速出清的最先
通威善于在周期底部脱手。
上一轮光伏隆冬,通威就在光伏拐点刚起步的时刻,豪掷8.7亿元拿下合肥赛维,填补了通威在电池片领域的空缺。
那么,通威这次脱手是光伏企业反转的最先吗?距离反转可能尚有距离,但也许率已经来到周期底部。
腾讯急着赚New money
通常,当头部企业对二、三线企业吞并重组时,自己就意味着,二、三线企业压力倍增,谋划难以为继,好比这次在不卖身就难以为继的润阳。此时,头部能以低价收资产,出清产能。
光伏企业的谋划压力也从财报中获得印证。
从披露半年报预告的主产业链企业来看,与一季度相比,二季度大多企业预期亏损加剧。纵然是龙头隆基绿能,上半年预期亏损48亿-55亿元,比一季度多亏了0.84亿-7.84亿。
若是照这个速率亏损下去,纵然是许多上市光伏企业的账上现金也不足以支持它们渡过今年。
以中利为例,公司预计上半年亏损2.06亿元-2.7亿元,而停止一季度,公司账上现金也才只有5.5亿,将亏损年化,中利的现金贮备将会被耗尽。
龙头企业可能看似家底丰盛,但现真相形依然严重。以营业资金贮备最多的隆基绿能为例,现在隆基账上现金573亿,看似还能撑好几年。
但实在否则,现金贮备大部门泉源于上下游占款,隆基573亿现金中有404亿是给上下游的应付账款。
通常行业扩张期,上下游可以牺牲“垫资”,但行业下行期,上下游占款的债务风险也急剧上升。业内人士以为,行业没有一家企业有延续亏损四个季度的现金流家底。
在伟大的现金流压力下,可以看到像润阳等部门二、三线企业会在今年耗尽现金贮备,下场是停业抑或被收购。
而龙头企业的现金也无法在支持产能扩张,以硅片为例,大部门龙头企业的开工率已不足六成。
光伏终究是市场化逻辑,以前为了市占率,纵然亏损也要上产能开卷,但现在行业亏损扩大与现金流贮备求助的矛盾,使光伏必须要踩下刹车键。
总结起来,光伏底部已至,产能出清最先了。
3、行至底部,但尚未反转
最近光伏产业链价钱已经企稳。
供应侧延续的环比产量下降,使光伏有了短期上升的势头。上海有色网的一组报价,多晶硅致密料等泛起了上涨。硅片整体成交均价从6月份*的1.1元/片调整到1.2元/片。
但光伏板块反映平平,最近一个月光伏ETF维持横盘。
背后的逻辑是,虽然光伏已经到了底部,但距离反转另有段距离。
有行业人士示意,现在行业海内产能仍然靠近全球需求的200%,去产能的路还很漫长。虽然,现在光伏企业的现金贮备已经快扛不住亏损了,但想要一蹴而就把产能降到位也不现实。
从业内看法来看,这轮行业调整至少要连续到今年四序度,更消极的情形下或许还要连续一年左右。
为什么产能不能一下子压下来?
一是,光伏的成本结构限制了企业大规模停产。
举个例子,硅料是化工行业,炉子不能停,成本是抛物线,左侧低于某个开工率时,成本更高,容易亏损,右侧高于开工率时,成本越低,越容易赚钱。
二是,光伏生长与政府业绩相捆绑,影响就业与税收,因此有地方政府深度介入不愿关停产能,也很洪水平导致出清不畅。
由此,纵然产能出清的偏向已经确定,但种种限制下,光伏仍需要磨底,去缓慢实现行业供需平衡。
供应出清的缓慢,但需求侧的转变也要注重。
海内光伏已经渡过P型电池向N型电池迭代带来市场空间增添的超高增进阶段。上半年,海内光伏装进量同比增进30%,虽仍处高位,但距离去年同期150%的增速有较大差距。
同时,老生常谈的外洋出货风险已经反映到业绩上,西欧商业壁垒加速下,Top10的外洋出货占比已经由2022年上半年的65%降至今年的44%,延续三年出现下滑趋势。
虽然光伏已经确定在底部,但供应侧出清缓慢,需求侧有黑天鹅,反转依然是长线故事。